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系统与中国对比有哪些不同?(上)

德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系统与中国对比有哪些不同?(上)

  一、教育制度——实行12 年至13年基础教育,中学阶段进行分流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 至13 年基础教育。

  6岁上小学,学制为4年,部分地区6年。一年级到二年级基本没有考试,从三年级开始引入外语,小学毕业后,家长在教师的推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选择不同的中学。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中学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职业中学(Hauptschule)

  学制4-5 年,其毕业生再经过3年职业教育,大多数成为技术工人。

  第二类中学为(Realschule)

  在中国没有对应的学校,随同的翻译译为实科学校,实科学校是一种继续学校,实科学校的修业期为6 年,学生年龄一般为11 ~ 16 岁,德国的实科学校于18 世纪初就出现了,是一种既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

  第三类学校是完全中学(Gymnasium) ( 勃兰登堡州又叫高级文理中学)

  该类中学是专为上大学的学生设置的,学制9 年,毕业文凭为Abitur。完全中学5 ~ 10 年级属中等教育领域的第一阶段,从7 年级开始引入第二种外语,学生享受义务教育,11 ~ 13 年级是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实行课程制。完全中学以毕业证书考试告终,学生通过这一考试后即可进入大学学习。

  这种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高级文理中学后,常见的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实科中学就读。一般来说,德国学生需要接受13 年的基础教育才可进入大学学习。80 年代产生了综合学校,它试图消除三类学校间的差距,给人人以均等的教育机会。

  当谈到学生选择就读职业中学、实科中学还是高级文理中学有没有生源的比例控制这个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文理中学,都要求升大学怎么办?”当地的一位中学校长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这是不可能的。”

  经他解释,大家才明白,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去读高中、上大学,家长会根据教师、学校的建议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学校,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你去读职高不是很好吗?何必要去吃那么多苦读文理中学呢?”由此可见,德国人的现实态度。

  而实际情况:德国的学生中,大约有30--40% 的学生选读13 年制的文理中学,读完高中以后上大学;有1/3 的学生读职业高中;还有1/3 左右的学生读完11-12 年后,申请读13 年级,以后再升入大学或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学习。

  德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它注重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他们成为只会学习的人。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 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用交。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循环使用,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依次类推。我国一团队于海尔雪中学听课时,就看到学生的书上已留下4 个不同的名字,说明此教材已经用了4 年,但仍保存完好。

  在德国,上大学也是免费的,即使是外国留学生,也不需交学费,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前来深造。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德国没有高考,但高校却有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之分,那么凭什么来录取大学新生呢?凭学生在学校里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德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从来不组织统考,毕业考试由本校的教师命题,经州教育局审核,如考试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加以修改。学校组织考试后,教师评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各个大学再根据中学对学生的推荐材料进行录取。

  三、职业教育——双元制,理论和实践并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德国有一个完备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青年劳动者使德国产品以高质量水准保持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职业教育是德国的教育体制中举足轻重和极具特色的一面,是德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二元制培训,即企业和学校共同体作为教学实体承担学生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由州政府和企业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共同确定,培训的时间根据职业的不同在2 年至3 年半之间,接受培训的学生是以企业的学徒角色一边参加企业的劳动,一边在有关的职业学校学习职业课和基础课,在学期间,学生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津贴。学习期满,通过结业考试后即成为技术工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点,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后,人们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技术职称乃至进入大学深造,成为高级人才。

  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宁愿先接受职业培训,再去争取上大学的机会,这样做的优点是积累就业经验,尽早走向自立,建立就业关系,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获得上大学的资助。

  德国的奔驰车和工业产品的质量非常优良,这完全得益于该国良好的职业教育。德国实行双元制---- 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职业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

  德国的学生完成9 年基础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劳动部帮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进校后,首先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 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从10 年级开始拿工资,每月由企业发给学生800 马克。

  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国任何一个宾馆饭店里,看到的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挂钩,一个开关,尽管用的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相关资讯
申请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