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且开设的港校数量不多,因此也对语言成绩有比较高的要求。 例如港大的LLM要求雅思7(小分6.5)或托福97。 城大法学院对于雅思的要求是7分。
香港的五所大学都是排名前100的,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都是排名前100.
香港的研究生最好能够提前一年开始申请,一定要学校截止期之前提交雅思成绩,否则在截止期之后补交雅思成绩的这种形式录取率比较低。香港读研究生需要准备文书材料,成绩单,均分,等等
香港中文大学承认多邻国考试的成绩,要求分数是105分
香港城市大学是承认多邻国考试的,要求多邻国考试分数为105分,香港很多的大学都是承认多邻国考试的。
英国: 比较看重本科院校和平均分,同时也考其他相关经历。学校较多,着名院校(比如G5、王曼爱华等),热门专业录取难度略高于香港。 英国对于跨专业申请的接受度一般,此外,在申请时候,英国高校对大陆学校大多都有自己的录取要求和标准。 一定要达到相关专业的入学要求才会考虑,不然的话,秒拒是经常发生的。 不过英国申请选择比较多,院校、区域、专业、城市都是在申请时
英国: 英国没有夏天,但是太阳还是很晒,所以防晒很重要,经常下雨,但很少有暴雨,一般都是绵绵不绝的细雨,不打伞也OK,风也很夸张、妖风阵阵。 蓝天不多,阴天很多。 香港: 地处亚热带,基本上一年8.9个月都在夏天,夏天时候经常下雨,冬天最低也就5.6度,整个气候还是蛮潮湿的,可准备烘干机,几个室友凑钱买一个一起用; 新加坡: 地处热带
英国: 交通很方便,但不便宜,公交车1.5磅每次,不限站,underground一般2.2磅,可以购买月卡或者年卡,月卡86磅,年卡860磅左右。 香港: 香港的交通很发达,因为地方小,去哪里都很快。 如果你在北京、上海跑习惯了,会觉得在香港屁股还没坐热就到了,而且学生地铁半价,除了去深圳都在几块钱范围; 新加坡: 交通以公交地铁为主
英国: 英国饮食相对单一,被炸鱼薯条统治的地区。但是此外,也有很多纯正的法餐、意餐、德餐等欧系美式可以选择,不过价额会比较高。 大城市都有Chinatown,中餐馆也是不适解乡愁的地方。同学们有很多还是会选择自己做饭,回来都是大厨。 香港: 以港式茶餐厅为主,口味清淡,咖喱烧味基本遍布全港,一些比较精致的大陆菜系需要去一些中心地带才能吃到,而且略微贵,
英国: 中国人想要留在英国工作不容易,基本每一届只有一两个人能够找到工作,伦敦还是更倾向于欧盟的学生的。 一般英语水平高,会更容易找到工作。来了之后不要急于找全职,可以先从实习入手,找全职可能性很少,中国学生在找工作时会一定程度受到“排挤”。 但是21年毕业的同学,有可能会享受到英国最新的逗留签政策,毕业之后就获得2年的逗留签,可以在英国工作及生活。 香
英国: 每学期3-4门课,但是平时的essay和reading量比较大,作业以group为主。 授课型硕士在香港、新加坡、英国、澳洲的上课模式还是比较相似的。 香港: 课程还是比较密集,一学期需要完成5-6门课,有的专业会需要到7门,有的专业暑期还有课程安排。 此外,有的专业会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其余大多数是以dissertation形式完成
英国: 伦敦的校园都非常小,校门没有标识。伦敦之外的地区,校园就比较大了。 学校也不是单一的一个校园,不同学院的教学楼、不同校区分布在整个城市。英国院校有从15世纪建造的,红砖尖顶,也有近几十年的现代感建筑,风格不同,各具特色。 在校园和教授交流需要靠自己主动,课下或者tutorial都是沟通问题的好时机。 但是同学们沟通交往还是比较nice的,一年读书
英国: 虽然个别地区的发音方式会有点独特,但是全英的环境还是很能对你的英文来系统的提升的。 除了课堂之外,生活中方方面面也会用到英语,而且英国人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就把语速降低,所以好好练一年,多主动接触,英文提高一定很快。 香港: 在香港,学校里大部分授课使用英语。 即部分中文或粤语授课的课程,在文献阅读,作业和考试中也都会使用英语。
英国: 官方给出的的参考,伦敦地区的生活费在1000英镑,非伦敦地区在800英镑左右。在大伦敦,条件一般的房子大概每周150英镑,包水电气。 不同学校的宿舍条件也不同,一般在100-180英镑。 吃饭和交通加起来的话,一个月在200-300英镑。其他生活费一年1-1.5万英镑左右差不多,折合人民币大概10-15万。 香港: 大部分同学的房租在一
Phd录取的关键总结一下,学校背景,GPA和科研经历是录取的最重要的三部分。 一般985的大学,85分只属于好学校PhD基本背景要求,但是Phd的录取运气成分很大,选对导师以及跟导师沟通的过程都能够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因为套辞的时候是不可以同时套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好几个教授的,要一个个套,没希望了再下一个,以往就有同学套了三四个都没成功,后来都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
本质不是转,而是你再申请,不过因为你就在本校,近水楼台先得月。 比如你在香港大学读机械Msc,你入学的时候是9月,你就可以开始物色你的目标导师,然后跟他面谈,这点你就比无数只能在电脑那头等回复的同学要有优势的多,基本上你的条件可以,人也比较受教授喜欢,研究生成绩也不错就问题不大。
然后我们来讲讲香港博士奖学金,香港的奖学金没有半奖自费这类的说法,所有的香港PhD和Mphil都有PostgraduateStudentships,简称PGS,现在的行情应该是15000左右一个月,一般减去学费和生活费还会有一些结余。 对于Phd还有一个香港政府设立的优秀博士奖学金HongKongPhDFellowship(HKPFS),资助方是RGC:ResearchGra
一般来说香港的套辞不用很早,也相对美国PhD申请套辞更简洁,从8、9月开始着手就可以了。 套辞一般分三种,上、中、下。上类的套辞是学术套,根据目标教授最近的研究方向,或者找到他最近的paper,以学术讨论的形式跟他进行第一次沟通,第一段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说对他近期的研究感兴趣,然后就具体问题,写写你的看法,然后附上自己的CV。 所以还没准备CV的同学就要抓紧了。 中类
这里送大家一句话就明白了,在港大的Phd学生里,除了真大牛,基本都是套辞套进来的。
PhD和Mphil的申请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叫套辞,就是跟教授提前套近乎。因为PhD和Mhpil的材料审核和筛选耗时很长,而申请人又多,所以大家就采用提前跟教授以邮件的形式做个互相了解,表达出自己诚恳的态度,进而增加自己的录取概率。
立思辰留学360为您全方位细致贴心服务
赣ICP备19006506号-1
© 2008-2025 云学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云学教育集团 助您启航留学新里程